時下盲盒包裝盒設計的廉價困境

近年來,盲盒市場愈趨火熱,從潮玩公仔到卡牌模型,包裝盒設計本應是品牌塑造與收藏價值的一環。然而,現時市面上的盲盒包裝卻陷入一個「千篇一律」的局面。無論品牌大小,幾乎都採用相似的硬紙盒結構、固定的抽拉或撕開方式,再加上過度重複的插畫與統一排版,難以帶來任何新鮮感。

更明顯的問題在於字體的選擇。許多盲盒產品為迎合內地市場,直接在盒面大面積使用簡體字,標語、宣傳語甚至連品牌標識也未經調整。對於本地或海外收藏者而言,這種設計不單止破壞了產品的在地感,甚至會讓整體視覺氣質顯得廉價。盲盒的價值,本應在於「神秘感」與「收藏感」,但當包裝語言過於直白、缺乏文化細膩度時,這種氛圍便蕩然無存。

包裝設計是品牌理念的延伸。90年代日系模型盒之所以能成為經典,正因為其封面插畫具備故事感、字體與構圖風格高度一致,讓收藏者即使不開盒也能欣賞。而現時大量盲盒包裝,卻因缺乏設計思考,只追求「量產」、「降低成本」,導致產品未拆封已失去收藏價值。

要走出這種廉價化的困境,廠商必須重新審視包裝設計的文化層次,從字體選擇到插畫風格,回歸「讓盒子本身也值得收藏」的思路。否則,即使內容物再有噱頭,消費者在視覺上已先入為主,將之歸類為「廉價玩意」。

Previous
Previous

盲盒與卡牌包裝盒收藏價值

Next
Next

從音樂到藝術:黑膠唱片包裝盒的收藏美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