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紅白藍袋文化 × 公司禮品訂製

說到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圖騰之一,或許紅白藍袋會佔一席位。這種來自基層的塑膠編織袋,在過去曾代表勞動、遷徙與實用主義;如今,隨著文化意識的轉變,它正被重新定義,成為公司禮品訂製的新興選擇。

近年,不少本地社企如「綠在區區」、「BAGforGOOD」等團體,開始與企業合作,將紅白藍袋物料升級再造,重新縫製成文件袋、電腦套、手提包,甚至風褸與小型旅行袋。這些產品不再只是廉價工具,而是透過設計,成為一種「本地身份」的象徵。這種轉化,讓企業禮品不再只是贈品,而是可以被珍藏、展示,甚至被帶出香港的城市文化載體。

在品牌應用上,一些銀行、保險公司與地產發展商,亦開始在節日或大型活動中訂製紅白藍袋版本的公司禮品訂製。他們不再滿足於在布袋角落印上公司標誌,而是邀請本地插畫師、設計師參與創作、舊式招牌字體、茶餐廳碗碟圖案或大排檔風格融入圖案之中。讓品牌形象以一種更本地、更有溫度的方式呈現。

這類公司禮品訂製的成功,在於它既熟悉又新鮮。對本地員工而言,紅白藍袋可能喚起童年回憶;對國際客戶來說,它則是一種「貼地但有設計」的手信。這比起傳統的筆記簿、原子筆更能引起共鳴,也讓禮品從單向贈送,變成一場文化溝通的邀請。

更重要的是,透過與社企合作,這些訂製紅白藍袋往往還承載著社會責任。許多生產過程由社區婦女、少數族裔或復康人士完成,不但賦予舊物新生,更實現了社會企業精神,這遠比大叫環保口號來得有說服力。

紅白藍袋的再進化,正好說明了:公司禮品訂製,不一定要高科技或高價值,只要肯講故事、敢於本地化設計,就能從一塊塑膠布變成文化資產。

Next
Next

從「有冇用」到「有冇感」:香港公司禮品訂製的升級提案